燙!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在那風雲歲月中(一)

1996
Magic:The Gathering
一個縱橫天下,舉世無雙的卡片遊戲!




自從1996年接觸了Magic:The Gathering(以下簡稱MTG)之後,我與這個遊戲結下了不解之緣,也從這遊戲中學習到了架構一個遊戲的哲學!這個系列文章將會是一連串的歷史,由我自身觀點看出去的歷史.......





1996年暑假,那年我升大三,偶然一天我在高雄的漫畫之森漫畫店閒逛時,看到這個遊戲,由於跟老闆還算熟識,因此聊起了這個遊戲,在老闆的說明下,了解到這是美國正在風行的一款紙牌遊戲,我對紙牌遊戲或是桌上遊戲其實很有興趣,因此也對這個遊戲產生了好奇。


由於老闆並不會玩,因此就買了一盒四版中文版補充包(一盒36包和現在一樣)和一盒起始包(一盒12副起始包),一盒英文版ICEAGE補充包和一盒起始包。同時買了一本尖端出版的漫畫說明書。這漫畫有兩本,一本是第四版時期的規則,一本是第五版時期的規則,可惜兩本都因為帶到公司被我弄丟了,不知道流落到誰的手上,再也看不到小剛與小瑪莉的對決了。因為我有收集卡片的癖好,所以也買了收集本和卡套九格套等等的裝備。







ICEAGE這個系列是MTG第一個主要的大系列,不過在當時這個概念還很新,在過去除了眾多的小系列之外,比較大的系列就是核心系列,不過在當時不叫做核心系列,而是以第幾版稱呼,例如中文版的第四版!本篇文章的照片都是以第四版中文版為標的拍攝,因此都是黑邊的,未來的文章將會陸續出現白邊的牌。而所謂的白邊黑邊,是用來分辨該牌是否為重印版本的指標,黑邊代表該牌為主系列,或是第一次出現,而第X版的牌就一律以白邊印製,代表重出。而每個語言的第一個核心系列會以黑邊印製,所以中文第四版是黑邊,日文第四版也是黑邊,不過日文有另外出白邊的第四版,韓文的第四版也是黑邊。













 


回家之後看了漫畫,大概知道怎麼怎麼玩以後,便組了一副80張的牌,而且是五色的喔XD,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果然是個新手!在自己試抽試打了幾個回合後,發現卡色卡的很嚴重,所以變成了四色,再試,還是卡的亂七八糟,所以又改成了三色,也壓到了70張牌,由於當時還不流行這個遊戲,因此要到哪邊去玩根本就不知道,當時也還沒有網路,只有到了學校才有學網可以用,因此在完全找不到人玩的情況下,就這樣帶著這個遊戲回到了學校!








到了學校,首先當然是荼毒了我最好的同學,也是電玩玩的最兇的同學,兩個人就這樣亂玩了起來。由於遇到規則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開始玩起了BBS,在這之前,BBS只是偶而上去看個巴哈姆特就走了。首先逛的地方是交大,之後是中山,這兩站可以說是MTG早期最為人知的地方,也是人最多的地方~~~~吧!









 
10月,新的系列發售了 ,一個全新概念的環境:MIRAGE

我個人認為由這個環境開始,是MTG開始起飛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前的MTG,變化其實相當的少,而自從這個系列推出之後,整個MTG的作戰進入了一個多變化的時代!這當然也是因為生物異能的增加,以及牌張變多的關係。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這系列的牌開始將功用延伸到生物之外了,不再像過去以生物為中心的戰法,套牌的變化性自然就多了。當然,當時身為小弟的我是沒有這種感受的,只感覺整個系列的用色相較於ICEAGE用的更活潑,色調更鮮明,而不會顯得灰暗。





當年的牌有分為補充包以及起始包,上圖的盒子是補充包的盒子,而裡面則是起始包,補充包和現在看到的差不多,但是起始包則有以下的內容:


一本規則書,三張稀有牌(本照片的起始包是三張濫R =.="), 22張地牌,9張非普通牌,以及26張普通牌。這張照片的起始包不是後來湊數湊起來的,是真的整副保留的!


就這樣一邊學習一邊亂玩之下,時間到了96年底,正確來說是97年初。1997/1/1和1997/1/2在劍潭舉辦了台灣第一次的MTG公開賽:96~97台灣年度大賽。

 (照片取自劍潭官網)


這不是單一場的比賽,比賽包含了第一天的四版中文現開賽,以及第二天的標準賽。這次的報名除了現場報名之外,幾乎都是通訊報名較多,可謂盛況空前。當年的主審是羅國俊,綁著長髮馬尾的帥哥!下面照片紅圈的那人~~~~


 (照片翻拍自風雲卡訊第一期)

 而我則在這個時候拿到了我一直用到現在的DCI號碼:1640XX,報出這個六碼DCI號碼,一聽就知道是老人,而且非常少見,以牌的等級來說,大概已經相當於MR(秘稀)了。擁有六碼DCI號碼的人到現在幾乎都已經退休了,還在玩的大概有,但是會出沒於賽場的則相當稀少,後來由於全世界參賽人數眾多,DCI號碼捨棄了六碼,改為八碼,原本的DCI號碼在前面冠了兩碼。後來還發了透明塑膠版的會員證!






由於我是新手小弟,因此成績相當差,第一天的現開以兩勝三敗一和收場,但是比賽那種緊張感,以及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人的刺激感卻深深印在我心,這也奠定我之後常往賽場跑的一個根基。冠軍是由到加拿大念書的徐培耕奪得!

 (照片翻拍自風雲卡訊第一期)


隔天的標準賽,對於一個連組牌都不會,也不知道找套牌資訊的新手來說,當然是成了人家積分的營養品。標準賽一樣是兩勝三敗一和收場。當年的冠軍是劉士豪的Sligh,現在則稱之為RDW!還有多少人記得那隻鐵爪半獸人呢?這時候的MTG比賽還沒有競技化,也由於網路還不是非常發達,賽場上我流的成分還非常高,不像現在每個人都以知名套牌作戰的情況。

 (照片翻拍自風雲卡訊第一期)


目前要找到MTG得到專門的卡店才找得到,但是當年尖端販售的時候,可是到處都買得到呢~~~~







這一年我所接觸的系列是ICEAGE、MIRAGE以及中文第四版,而當時每個月大概花5000元在買牌,投資可說是相當大!主要還是在收集的欲望使然。結果,這一年我一共收集了:


第四版英文版*1套
第四版中文版*2套
ICEAGE(冰雪時代)*2套
MIRAGE(海市蜃樓)*2套


而在這一年,我也買了魔法風雲會的第一個禮盒,如下圖!



 

裡面包含了兩副啟始組合以及玻璃指示物、皮套和一本Duelist雜誌,也就是原廠的官方卡訊~~~~



趁這個機會來回憶一下幾張印象比較深刻的牌吧!


第四版:


暴雷鏈球:



爛牌一張,只能打一次,不能防守,一隻苔原狼就搞定了,垃圾!這是當時我和同學的評價XD,相信很多人一開始應該真的這樣認為吧!這張在當時其實是很暴力也很紅的牌,只是一直到了後面VISION版本出的時候才算是大紅大紫!










廢礦:


廢話不多說,看了就知道有多誇張!從我開始玩,這張就已經是禁牌了!






再生、青銅碑:


這是最後一個有賭注牌的系列,由於MTG漸漸往競技發展,因此像這樣的賭注牌就消失於MTG這個遊戲了!瞻仰一下!





來看看四版其他比較代表性的牌








兩張清場的代表











 MANA鳥與MANA頭的緣由








  

黑白對立










  
碟子和鋤頭











 人神共憤的鉗子

 &

2點就能挖墳












ICE AGE :






五色痛地:


彩色地一直是MTG的魅力,能突破一種顏色的生產,達到多色的地牌,一直是套牌內最關鍵的結構,因此在雙色不痛地消失的時代,出現會痛的地依然是玩家關注的目標,當然這些地在隨著版本的不斷重出之後,也成了平價國民卡了!










Necropotence



當時的強度並沒有很誇張,但是自從捐贈出來以後,配上下一張的大兔子,成了超強的組合。













大兔子:

在當時沒沒無聞,但是在之後的擴充賽卻大紅大紫!成為了舞台的主角! Illusions of Grandeur和Necropotence(死冥權能)雖然在同一個系列推出,卻到了4年後才發光發熱!甚至逼迫DCI動了大手術處理這個問題!結果主角沒事,配角死一堆....







很強的找牌


&


大片毒疹










焚化源自於這一個版本














MIRAGE








飛馬結界:


這張在當時與另外一張AL的小兵地是VIP,Counter Mesa是當時很多比賽的常客!













Spirit of the Night:

大仔,用叫的幾乎叫不出來,也是第一張可以犧牲小弟找大哥的牌!只要犧牲某三隻小弟,就可以叫出身上背了一堆特殊功能的大哥,在當時還是小弟的我,對這一張超崇拜!










Cadaverous Bloom:

這是我第一張接觸到的組合技牌張,在VISION出了以後,Bloom這張牌變的非常有名,也成了各大比賽被狙擊的頭號目標!










現在一張非常貴



而我有很多張





打綠必放牆






在當年沒資格進套牌的強康








導師由此而來












其他還有很多VIP,不過數量實在太多了,說也說不完,就不說了~~~~ 




  1996年對我來說是一個踏入繽紛世界的一年

1 則留言: